close

 核能發電後所產生的低放射性廢棄物的最終處置的技術,在國外已發展相當成熟,北歐的瑞典甚至將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在位於波羅地海的海床地底的最終處置場內,迄今已安全運轉逾20年。

低放射性廢棄物在國內仍具有相當程度的敏感性,加上部份人士政治操作,最終處置場的選址與興建還處在溝通、宣導的階段。

其實在國外,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技術的發展相當成熟,像日本青森有六個所村、法國有芒什與蘆伯、韓國有慶州,北歐的瑞典甚至將SFR(Swedish final Repository)最終處置場興建在波羅地海的海床地底。

SFR位在瑞典Forsmark核電廠附近,整個處置場位於海床底下60公尺深的結晶岩岩體中。場址上方的波羅地海海水深度為5米。

SFR的設計分地上與地下設施兩部份,地上設施包括辦公室及維修廠房、接收廠房、通風廠房。

至於地下設施方面,SFR的設計可將放射性廢棄物與生物圈隔離,以避免處置場在運轉期間及封閉後對人類及環境造成影響。為達成此一目的,乃將放射性廢棄物放置在海床下的岩穴內,並利用工程障壁包圍著廢棄物。SFR由四條各160公尺長,但寬度及設計各異的岩窖(rock vault)及一個高70 公尺的岩穴筒倉(silo)組成,彼此間以隧道相連。

筒倉及岩窖BMA用來處置中放射性廢棄物,兩個岩窖1BTF及2BTF用來處置以混凝土櫃(concrete tank)盛裝之放射性廢棄物,而岩窖BLA則用來處置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窖是位於海床下60公尺處的岩床裡,離海岸約1公里。處置場之地下部份是利用兩條隧道通達。

這種海床地底處置場,需要相當的施工技術,同時也有要有效防止海水滲入。瑞典SFR的實際案例,充份說明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技術的成熟,否則以向來講究環保聞名的北歐國家來說,如果SFR有可能污染波羅地海海域水質之慮,應該早就引起其他國家,甚至瑞典國人環保團體的抗議。

專家指出,最終處置採海床下處置,雖然工程技術與費用較高,但也有額外好處:第一是地下水水頭(Water Head)達到平衡,因此實際上地下水並不流動,也就不會造成放射性核種的傳輸。在本場址的地下水,其年代超過7000年,相當安定。

其次是在場址上方為海水,不會有鑽井取水的可能;第三是SFR所在場址的地層上升率很低,至少在未來1000年內,處置場不會升高成乾地(Dry Land);第四是,封閉後不再需要監管。

SFR是1983取得政府建造與運轉的許可,1983年秋天開始動工,1988年4月完工;1988年年初取得主管機關必要許可,開始接受廢料,1992年夏天主管機關核准「筒倉」部份的全部使用。

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來源:聯合晚報 發布時間:2009-06-30 14:55: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右翼天使K 的頭像
    右翼天使K

    vanishing as well as existing

    右翼天使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