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HC 產生微黑洞自爆?那畢竟只是個猜測而已。真要說的話,還是這個已經在地球 45 億年歷史中至少發生過六次的無敵大災難,比較令人擔心吧!上面的影片是一顆直徑 500 公里的隕石直接命中地球的下場。500 公里?聽起來不怎麼樣嘛,也就是一顆比台灣大一點,圓一點的石頭而已。不過有兩點資料,說出來之後就很難笑了:第一,隕石撞擊產生的隕石坑大約是撞擊體直 徑的十倍,也就是說命中的瞬間方圓 5000 公里的一切會被直接汽化送入太空。第二,六千五百萬前將恐龍從地面上抹去的那顆隕石,直徑也「不過」才 10 公里而已。
隕石撞地球的概念並不古老,這主要是因為人類 5000 年歷史中並沒有足以載入史冊的大撞擊,所以在不了解這種現象之下,長久以來隕石坑就算被發現,也一直都被當成是火山口解釋了。尤金.舒梅克(Eugene Shoemaker)是 1960 年代時第一批探討某些大坑其實是受天體撞擊而來,而非死火山的先驅之一 -- 他畢生的研究不僅改變了我們對隕石撞擊的概率和影響的看法,同時也建立出了一套發現及鑑別隕石坑的方法,讓人們找到了許多隱藏在地表下的巨型隕石坑。
這 些隕石坑的其中一個,是位在猶加敦半島 Chixulub ,一個直徑超過 180 公里的大隕石坑。這個隕石坑發現的時候,正好在地質學家華特.阿弗雷茲(Walter Alvarez)和他父親物理學家路易斯.阿弗雷茲(Luis Alvarez)首先發表大型的隕石撞擊,有可能造成大規格物種絕滅這種理論之後不久。
因為時間上剛剛好,一般認定這顆隕石就是 6500 萬年前造成恐龍滅絕的元兇。更多的證據來自於世界各他,許多地方代表白堊紀和第三紀(恐龍時代末期和哺乳類時代初期)的岩層之間,經常夾有一層富含「銥」 元素的黏土層。因為銥在隕石中的含量遠大於地殼的含量,因此這常被當成隕石撞擊理論最有力的證據。
6500 萬年前的這次滅絕,是證據比較完整的一次,再古代的話,因為長時間來的地殼變化和侵蝕作用,就只有一些比較間接的化石證據來證明曾經發生過大災難。先前幾 次可能發生過大規模毀滅的時候,分別在三疊紀後期、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這次滅絕是地質史上最慘的)、泥盆紀後期、奧陶紀和志留紀之間,以前更早期似乎還 有個一兩次。
影片當中的 500km 小行星要碰到幾乎是不可能 -- 這麼大的星體已經接近行星等級,除非是在冥王星之外的陰暗處裡藏著,否則這種大小早該被發現了才對。不過要講能對地球表面產生毀滅性影響,那其實只要直徑 1km 就夠了。這種大小的隕石不會像影片裡那樣壯觀地末世,但是仍足以產生覆蓋地表多年的灰雲,對人類糧食和文明造成破壞。大約是這種大小,而且軌道和地球軌道 相交的隕石(稱為近地小行星),科學家估計應該有 500~1000 顆之多,而且因為它們體型小,要發現非常地困難,很有可能明天都開到門前了,才突然被偵測到,是最危險的一群敵人。
在大家急著去挖防空洞 存糧食之前,這種撞擊發生的機率畢竟不高。1km 直徑的隕石大約每百萬年撞擊地球一次,直徑 5km 的隕石則大約每千萬年撞擊一次,機率並不太大,所以沒有必要特地怎樣。只是既然知道有這個機率的存在,找出天上所有可能造成危險的天體便成了要務之一。追 蹤計畫目前包括 LINEAR、Spacewatch、NEAT 等,許多還有拿美國政府的錢,因為政府要求 2008 年前要找出至少 90% 直徑 1km 的小行星,2028 年前希望能找到 90% 140m 以上大小的小行星。
目前命中地球機率最高的小行星,是 29075 1950DA,一顆直徑 1km 的小行星,據推算 2880 年三月 16 日命中地球的機率高達 1/300。前陣子引起眾多討論的 99942 Apophis(直徑 350m)原本有蠻高的機率會在 2029 年撞上地球,但新的計算已經完全排除了這個可能性。近地小行星好找,但那些從外太陽系直接殺進來的,可就一點預警都沒有。與其擔心 LHC,或許擔心天外飛來的橫禍還比較實際一點?
癮科學:另一種比 LHC 自爆發生機率稍高一點的死法
由 Andy Yang (Engadget) 於 2008/09/10 - 09:00 發表
隕石撞地球的概念並不古老,這主要是因為人類 5000 年歷史中並沒有足以載入史冊的大撞擊,所以在不了解這種現象之下,長久以來隕石坑就算被發現,也一直都被當成是火山口解釋了。尤金.舒梅克(Eugene Shoemaker)是 1960 年代時第一批探討某些大坑其實是受天體撞擊而來,而非死火山的先驅之一 -- 他畢生的研究不僅改變了我們對隕石撞擊的概率和影響的看法,同時也建立出了一套發現及鑑別隕石坑的方法,讓人們找到了許多隱藏在地表下的巨型隕石坑。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media.aol.hk/drupal/files/images/200809/09/225px-yucatan_chix_crater.jpg)
因為時間上剛剛好,一般認定這顆隕石就是 6500 萬年前造成恐龍滅絕的元兇。更多的證據來自於世界各他,許多地方代表白堊紀和第三紀(恐龍時代末期和哺乳類時代初期)的岩層之間,經常夾有一層富含「銥」 元素的黏土層。因為銥在隕石中的含量遠大於地殼的含量,因此這常被當成隕石撞擊理論最有力的證據。
6500 萬年前的這次滅絕,是證據比較完整的一次,再古代的話,因為長時間來的地殼變化和侵蝕作用,就只有一些比較間接的化石證據來證明曾經發生過大災難。先前幾 次可能發生過大規模毀滅的時候,分別在三疊紀後期、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這次滅絕是地質史上最慘的)、泥盆紀後期、奧陶紀和志留紀之間,以前更早期似乎還 有個一兩次。
影片當中的 500km 小行星要碰到幾乎是不可能 -- 這麼大的星體已經接近行星等級,除非是在冥王星之外的陰暗處裡藏著,否則這種大小早該被發現了才對。不過要講能對地球表面產生毀滅性影響,那其實只要直徑 1km 就夠了。這種大小的隕石不會像影片裡那樣壯觀地末世,但是仍足以產生覆蓋地表多年的灰雲,對人類糧食和文明造成破壞。大約是這種大小,而且軌道和地球軌道 相交的隕石(稱為近地小行星),科學家估計應該有 500~1000 顆之多,而且因為它們體型小,要發現非常地困難,很有可能明天都開到門前了,才突然被偵測到,是最危險的一群敵人。
在大家急著去挖防空洞 存糧食之前,這種撞擊發生的機率畢竟不高。1km 直徑的隕石大約每百萬年撞擊地球一次,直徑 5km 的隕石則大約每千萬年撞擊一次,機率並不太大,所以沒有必要特地怎樣。只是既然知道有這個機率的存在,找出天上所有可能造成危險的天體便成了要務之一。追 蹤計畫目前包括 LINEAR、Spacewatch、NEAT 等,許多還有拿美國政府的錢,因為政府要求 2008 年前要找出至少 90% 直徑 1km 的小行星,2028 年前希望能找到 90% 140m 以上大小的小行星。
目前命中地球機率最高的小行星,是 29075 1950DA,一顆直徑 1km 的小行星,據推算 2880 年三月 16 日命中地球的機率高達 1/300。前陣子引起眾多討論的 99942 Apophis(直徑 350m)原本有蠻高的機率會在 2029 年撞上地球,但新的計算已經完全排除了這個可能性。近地小行星好找,但那些從外太陽系直接殺進來的,可就一點預警都沒有。與其擔心 LHC,或許擔心天外飛來的橫禍還比較實際一點?
癮科學:另一種比 LHC 自爆發生機率稍高一點的死法
由 Andy Yang (Engadget) 於 2008/09/10 - 09:00 發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