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子女患有憂鬱症?

吳醫生提出了17個青少年憂鬱症的症狀:1)頻繁的悲傷和哭泣;2)絕望感;3)減少活動、或者無法享受以前最喜歡的活動;4)持續無聊、低能量;5)與 社會隔離、缺乏溝通;6)自卑和內疚;7)對拒絕或失敗有極度敏感;8)增加煩躁、憤怒或敵意;9)難於建立關係;10)經常抱怨身體疾病,如頭痛和胃 痛;11)經常不上學或在學校表現不佳;12)精神不集中;13)飲食和睡眠模式有重大改變;14)企圖離家出走;15)表達想自殺或有自我毀滅的行 為;16)酒精及藥物濫用;17)自傷行為。

憂鬱症的成因

從醫學角度分析,吳醫生說,憂鬱症與遺傳有關,病者往往是家人中有情緒障礙的問題,特別是躁鬱症(Manic Depression/ Bipolar Depression)有很強的基因關係。另外也有其他的社會環境因素使人有容易患上憂鬱症的傾向,如父母異離、父母關係惡劣、嚴厲懲罰的父母、遭性虐 待、課壓力、校園欺凌等。

針對美籍華裔青年,吳醫生特別指出他們普遍面對著一種「模範少數族裔」(model minority)的壓力。中國人管教子女有方眾所周知,華人子弟大多數都在學業上名列前茅,美籍華裔青年不免感到身邊的人的一種無形的期待,引致他們更容易「壓力爆煲」。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

對於憂鬱症的治療,吳醫生提出四大原則。第一、讓青少年參與;第二、家庭參與;第三、讓學校輔導員參與;第四、知道何時尋求專業幫助。很多人很猶豫去求 醫,那究竟什麼時候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標準:當你失去控制,有自殺或殺人的感覺或想法;影響學校的課;影響你的健康;你一直不快 樂;與同學相處不好;你用盡了所有可行應付的方法。

吳醫生說,青少年病者本身擔當治療中的主要角色,若青少年本身不承認自己的問題或者不願意合作,作為父母的需要更多鼓勵和耐性,必要時可與家庭醫生合作,先引導青少年去與醫生見面,由醫生進一步與他洽談病況。

至於治療的常用方式,一般有四個:心理治療包括個人、團體和家庭的;服用抗憂鬱藥物;改善環境包括減少家庭和工作上的壓力、休息、運動、飲食、建立互助團體、自信並肯定自我訓練;用外在方式如針灸或電磁場刺激頭腦。

吳醫生簡單介紹每一項治療方式。個人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的目的是要找出根治的方法,分析各種情緒障礙的原因和對策,心理治療師還會幫 助病者找出思想和行為的問題習慣,並用一些治療技巧去更正過來。吳醫生說,腦部的思考機制好像人的肌肉一樣是有記憶的,人習慣了某種機制後的確很難改變, 但是只要經過鍛煉,腦部重新適應之後,思考機制也可以跟從一條全新的路徑,所以心理治療方式是會有效的。

最後一項「用外在方式刺激頭腦」的方法,除非病情發展到難以用其他方式控制的地步,否則醫生一般不會採用。

預防自殺

吳醫生先前已經提過,憂鬱症病者不一定會自殺,但是自殺的人當中有憂鬱症的比例很高。一個人走上自殺的不歸路通常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經過長期的負面情緒的累積,要與不要之間的掙扎,計劃、部署及準備。因此,自殺是可以預防的。

與青少年子女成為朋友

生長在美國的青少年都會要求父母尊重他們的私隱,有一些事情不會跟家人講。子女一旦有自殺的念頭、動機和計劃,父母很多時候亦被蒙在鼓裡。因此,吳醫生鼓 勵家長們,平日要與青少年子女成為朋友,建立信任的關係,保持無間的溝通,並在子女遇到危機的時候成為隨時的幫助。吳醫生坦言,東方人比較重理性,很少表 達內心的情感,但這是建立親子關係中重要的一環,他建議家長要多多訓練自己。

增加有關憂鬱症的知識

培養青少年的情緒智商

華人家長傾向只注重子女的知識及技能的發展,卻往往忽略了他們的情緒管理。吳醫生指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情緒管理的增長與身體和智力的發展同等重要。簡單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的身量和知識已像一個30歲的人,但是他的情緒卻好像小孩子一樣,這也算是不正常的。

學習情感溝通及尋求幫助

家長需要從小引導幼童學習如何講出自己的感受,在適當的時候尋求其他人的幫助。

提高子女靈性上的成長

身為基督徒的吳醫生相信,靈性是我們人格的核心,簡單來說就是「定義了你是誰」(what defines who you are)。彼得後書1章5-7節:「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 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

吳醫生指出,有信仰的人有一種內心的力量,信仰可以幫助青少年培養正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鼓勵基督徒家長,引導子女在靈性上成長。

 

 

有些東西....要靠自己吧??? 老是靠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右翼天使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